5·12防灾减灾日暨“青藏科考”科普讲座 ——陆地交通与地质灾害

浏览:403次 发布日期:2022-05-13

2008512日,142804秒,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那一刻,山川破碎,举国悲恸。

又是一年5·12,汶川地震14周年了,也是全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为了“铭记灾难,致敬重生,衢州学院的廖小辉老师结合自己参加“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经历,为建筑工程学院的同学们开展了一次题为陆地交通与地质灾害的科普讲座,向同学们介绍了在地质环境与灾害中,重大工程扰动灾害及风险研究的重要性。上午1000分,防空警报的声音和廖老师讲课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同学们的思绪时而回到过去,缅怀逝者;时而回到现在,致敬重生。岁月治愈伤痛,时光风化痕迹,而这些记忆在我们心中,未曾忘记,也不会忘记。同学们听过讲座后,结合5·12大地震和防灾减灾日的主题,纷纷感悟道,生命如此脆弱,生命又如此坚强,我们要学好专业知识,带着这些记忆,铭记灾难,勇毅前行。

讲座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陆地交通

1.道路道路是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通行的工程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


2.公路:公路是联接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和工矿基地之间的道路。按行政等级可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按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可划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3.道路主要由路线、路基、路面组成,其中路线由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组成。

路基主要有3种形式:路堤、路堑、填挖结合路基。

 

二、陆地交通的地质灾害与防治

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包括2个方面含义:(1)引发因素为自然因素、人类活动或者两者结合;(2)造成人为伤害或者财产损失。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

三、典型交通工程扰动地质灾害

在西部山区,公路建设主要沿狭窄的沟谷地带,为了获取更宽的道路,需进行大量的挖方工程。新公路修建和旧公路扩建工程的日益增多,极大的改善了西部的交通条件。但与此同时,部分工程线路穿越古滑坡体等地质灾害高发区,道路挖填方、切坡和隧道等工程对地质环境造成扰动,引起岩体松动、斜坡失稳,加剧了崩塌、滑坡等灾害的发生。

案例1:甘肃省国道G212旁在建的武九高速公路,公路工程建设与周围地质环境的产生了强烈的互馈作用。公路两侧的表层岩体在强烈物理风化作用下,发生破碎,裂隙张开,稳定性变得很差,形成危岩体。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对山体进行的切坡工程,并设置了抗滑桩来加固斜坡,避免发生边坡失稳。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道路工程一般会在沿线附近的山体就地取材,建立采石场和拌合站等设施,这些场地对原生地质环境造成扰动,造成很多危岩体,产生的弃渣、废渣,可以成为泥石流物源,成为潜在的安全隐患。

案例2:武都区洛塘镇S306新西段崩塌。崩塌发生在紧邻村庄的省道上方,据村民反映,该处不时有落石坠下,甚至直接撞击民居,毁坏门窗,落石对居民构成较大威胁,崩塌多发生在雨季。虽然暂未发生人员伤亡,但现场情况非常危险,且目前尚未有防护措施,亟需对边坡设立防护措施,或者动员附近的居民进行搬迁,避免发生更严重的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

案例3:武都区枫相乡草坪村滑坡群。2019914日,省道206线K75+500处发生塌方,滑塌约5000余立方米,夹杂的石块最大的约5000吨。此处滑坡落石与G75“武罐高速高架桥相距不足5米,威胁武罐高速洛塘双层高架桥安全。滑坡掩埋省道206线约100米,导致交通中断。该处典型灾害的发生受公路扰动和多日连续降雨综合影响。

 案例4:武都区枫相乡S206公路滑坡。该处滑坡发生在S206旁,为岩质滑坡,岩性为变砂岩,结构面为节理面。该滑坡落石冲击地面,导致地面凹凸不平,路面受到较为强烈的冲击破坏。滑坡落石物质被倾倒进入路旁的白龙江内,增加了堵江风险,也对下游河道淤积产生影响。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