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

浏览:204次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7日

 智能建造

廖小辉,教授,博士,衢州市“115人才”第二层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土木工程”一流学科负责人,工程数智化与智慧监控浙江省工程研究中主任。承担《工程测量》、《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地下工程的稳定性与数值模拟、边坡灾害与防治、公路路线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基础公益项目2项,完成市厅级项目3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4篇;已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

一、智能建造专业的现状与研究对象

智能建造是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先进建造技术深度融合,通过数据驱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和管理全过程,实现建造活动和过程的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和自控制,人机共融协作完成复杂建造任务的新型建造模式。智能建造专业服务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是为适应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色的建筑业转型升级国家战略需求而设置的新工科专业,融入BIM、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建造技术,建立建造智能化系统,提高建造的智能化水平,从而使建造的品质和效率更高,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节材省工、节能减碳的目标。

智能建造专业重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智能建造技术人才,具有广泛的就业方向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我校智能建造专业博士学位师资占比为64.71%,建有博士创新站2个。

智能建造专业主要支撑学科包括: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等的相关学科。

智能建造专业的研究对象包括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铁道工程、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等,我校的智能建造重点涉及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项目的智能设计、施工、运维和管理等方面。

二、智能建造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培养目标:面向未来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以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为基础,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侧重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等交叉学科相关技术,解决土木工程全寿命期中的各类复杂问题。通过大学四年期间相关知识技能的系统学习,能够初步胜任各类土木工程对象的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运维、智能管理、智能监测等方面工作。同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跨界发展与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土木工程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与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意识,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毕业五年左右能够胜任土木工程的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检测与监测、智能运维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与行业精英。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政府建设管理部门或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等从事项目智能设计、施工、监测、运维、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或科研工作。

毕业生可在智能建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构件工业化制造、现场智能施工、精益建造与管理、土木工程全寿命更新运维、智能建造技术应用等相关岗位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或科研工作。

许多985和211高校都已经设立智能建造专业,并招收硕士研究生,比较著名的大学如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都设有博士点。

三、智能建造专业的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

专业核心课程:Python数据分析基础、智能建造概论、智能测绘、自动控制原理、智能建造机械与装备、工程力学、结构力学、人工智能技术、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装配式智能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智能施工、工程项目智能管理、智能3D打印技术、建筑智能运维与管理、智能结构健康监测、建筑物物联网监测技术、结构工程大数据应用等。

主要实践环节:土木工程计算机绘图实训、认识实习、智能测绘实习、大学物理实验C、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基础设计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BIM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预算课程设计、装配式深化设计、机电液实施设计与BIM辅助、工程机器人编程设计实践、建筑智能运维综合实践、物联网信息融合技术设计、结构监测与数据处理设计、结构加固课程设计、土木工程施工综合实训、项目智能管理模拟实践、工程建模与3D打印实验、前沿信息技术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四、智能建造专业学生要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一)素质结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宽厚的文化知识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级别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能理性客观分析事物,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和与他人沟通能力;掌握本专业学科的一般方法论,获得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理论联系实际,崇尚科学的良好素养,具备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运维和管理素养,能够发现和分析工程系统的不足与缺陷,解决工程系统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身体健康,具备应对困难、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二)专业技能:

1. 智能运维与管理核心能力:具有从事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运行的智能维护与健康管理的实践技能,使学生基本掌握智能运维与管理的理论基础,提高建筑质量、提升楼宇运维效能,实现建筑全过程、全方位、全特性的虚拟仿真与智慧管理,具备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相关的系统思维能力以及项目管理、智能建造的沟通水平。

2. 智能施工核心能力:具有从事建筑工程项目人与物全面感知、施工技术全面智能、工作互通互联、信息协同共享、决策科学分析、风险智慧预控的施工技能。具备综合运用BIM、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与施工过程有机结合,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生产过程及成本控制实现智能决策,达到数字化、精细化、绿色化和智慧化的生成和管理能力。

五、智能建造专业的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

本校智能建造专业秉承以赛促教,以教助赛,将学科竞赛融入专业教学,强化学科竞赛与相关课程建设的结合,积极开展与参与学科竞赛。未来将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等各项专业相关度较高的竞赛。

本校智能建造专业拥有施工技术实训室、结构仿真实验室、施工仿真实验室、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室、传感器技术实验室、过程控制综合实验室、机器人综合实训室、物联网综合实验室、云计算与大数据实验室、信息技术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验室、机器人应用技术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具有BIM实训模拟,招标与投标模拟、工程管理沙盘等丰富的教学设备和资源,专业教师可利用学校实验资源指导学生申报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六、智能建造专业与其他相近专业的区别

智慧建造专业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基础,融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等专业形成的交叉学科,培养通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智能管理系统等技术,将建筑施工管理和监测过程进行智能化改造,以提高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的能力;而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工程、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七、智能建造专业毕业后能考哪些执业资格证书

职业技能岗位证书:建筑信息模型(BIM)、智能建造设计与集成应用、土建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资料员、造价员、监理员等,以上岗位证书在校期间,通过相关部门组织的考试,即可获得相应的岗位证书。

注册执业工程师:按照规定,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可通过相关部门组织的电气工程师、机械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测绘师和结构工程师等考试,通过注册,即可获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