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学院举行2025届毕业生“最后一课”

浏览:12次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12日

6月10日,在教1-316教室,国防工程研究院退休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建筑工程学院特聘兼职教授周献祥教授,以“本构・平衡・协调:土木工程师的看家本领”为题,为2025届毕业生讲授“最后一课”。

周献祥教授拥有37年丰富工作经验,他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与实践阅历,从多个关键维度为毕业生展开最后一课的讲授。

周教授以“弹性力学”中的本构关系为切入点,指出土木工程师需将工作与生活中的“应力”灵活转化为“应变”,以应对复杂的工程与社会问题。他引用《老子》中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强调工程师应具备细心、耐心和虚心。通过列举地震中的工程破坏实例,他强调工程作用的多样性与技术局限性,呼吁工程人虚心向自然和有学养者学习。

谈及“平衡”,周教授对林徽因的“建筑意”概念加以扩展,提出“工程意”,即坚固、适用、美观的具体呈现。他借助大量工程实例,着重强调施工中安全的重要性,同时指出预控施工质量通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平衡。

关于协调”,周教授提出社会意概念,阐述工程具有经济技术性、艺术性、文化性等多重属性,具有强烈社会特征,需与社会生活协调一致。

最后,周教授运用木桶原理”和长尾效应”,引导毕业生思考人生发展路径与策略选择,建议大家依据木桶原理补齐自身短板,凭借长尾效应找准个人发展方向。

此次讲座聚焦工程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让毕业生深刻认识到工程问题的复杂性,进一步明确积极工作的重要意义,为他们即将开启的职业生涯提供了宝贵指导。